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科學月刊 1983年12月168期  林仁混

科學界之獨行者

據美國時代雜誌的報導,麥克琳杜克自幼就很有主見。她是一位醫生的三女,在17歲時入康乃爾大學就讀,雖然她的母親認為女孩 子並不適合進大學。她本來想主修植物育種,但是由於該科不收女生而改讀植物系。1927年她獲得植物遺傳學的博士學位,由是與玉米開始發生長期的羅曼史。 在1930年代,女性科學家是不能被聘任為專任教席的,因此她像一個皮球一樣,由一個機構滾到另一個機構。在1942年她甚至失業。好在新成立的華盛頓卡 內基研究所(Carnegie Institution of Washington, D. C.)很快的來搭救她,並在冷泉港遺傳實驗室給她一個研究員的職位。為了報答知遇之恩,她在那裡工作至今。她很感慨的說:「假如當時我在他處就職,必定會 因我的工作性質而被解聘。」她指出當時根本無人接受她的工作題材。

在1944年,麥克琳杜克被美國科學院選為院士,她是第三位獲此殊榮的女性,但她的成就感很快的消退了。因為她提出的理論: 基因可以跳躍於染色體上是有違當時科學常規(scientific dogma)的,評論者都認為她是狂想或甚至發瘋!但是麥克琳杜克所獲得的證據歷歷在目。多年的艱苦栽培,授粉交配及詳細觀察給她無限的信心。玉米粒的顏 色變化並不完全依照遺傳規則,因此她認為這些顏色基因可受到另外基因的管制,宛如控制的開關一樣。

1956年,麥克琳杜克曾把這些跳躍的基因作一簡要的綜述(見表一),由她的實驗已確定這些成員都攜帶在玉米的染色體上,它 們是否可以稱為基因或只稱為管制成員(controlling element)委實使她大費思量。這些成員之共同特點是:一、可使特定之基因表現受到嚴密的控制,可收可放;二、它們可在染色體上游動,也可在不同染色 體間轉位(transposition);三、它們可以自動他去,使本受控制之基因又回到原來之面目;四、它們可使染色體斷裂,甚至引起染色體之轉移 (translocation)、重複(duplication)、殘缺(deletion)與逆轉(inversion)。

麥克琳杜克在玉米的育種上作了很多研究,尤其對第3號染色體之A1基因做了更進一步的觀察。結果發現A1基因座之基因表現,可受到三個以上不同跳躍基因組之管制(見表二),這些基因組包括:

一、Ds-Ac系統:負責管制玉米色素之合成,類似系統可在第9號染色體發現。

二、a1-Dt系統:負責管制玉米之斑點形成,Dt基因負責點狀斑點(dotted spot)之產生。

三、a1m-1-Spm系統:負責維持突變種之穩定作用,Spm基因表現suppressor-mutator之功能。

由於麥克琳杜克對這些跳躍基因的看法,並不被當代科學界所相信,因此她甚至放棄發表她的很多研究成果。她說:「無人要讀它,發表何用?」時間真是科學真理的試金石,到了1960年代,分子遺傳學家開始利用新的方法印證了麥克琳杜克的發現。

 

http://203.68.20.65/science/content/1983/00120168/0006.htm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igerbittern 的頭像
    tigerbittern

    tigerbittern

    tigerbitter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